当前位置:

特稿/青年同唱《Imagine》 传递和平愿景

(图1)

台学者扎根黄土高原 用生命故事浇灌心灵******

  图:台湾学者张继元带领团队在甘肃兰州榆中县和平中学建设心理中心。\受访者提供

  “这里提供了更好的学术环境支持,而且还能体验到台湾少见的雪景!”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常能见到一位带着台湾腔的学者与学生围坐畅谈“生命故事”。来自台湾高雄的张继元如今已是这所西北高校人文心理学领域的领军者之一。从台岛到黄土高原,从辅仁大学到西北师大,十馀年间,他不仅搭建起跨越两岸的学术桥梁,更在祖国大西北扎下了生命的根。\大公报记者 郭涛甘肃报道

  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大学生小高正在给其他的同学讲述他的家乡——一个被沙尘环绕的地方。从当初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到后来再次回到故乡发展,小高的故事改变了同学们对黄土高原的刻板印象。这一幕正是张继元把台湾地区高校“生命故事教学法”引入大陆课堂的生动体现。

  张继元认为,讲述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经历,可以起到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的效果,通过分享与互动,从单一、可能负面的视角变得多元。而听讲者则听取他人的人生故事、经历,学习从整体生命脉络认识他人和自己。最近,张继元的一位学生给张继元寄来了一张小卡片,写道“自从加入西北师大这个生命故事团体,他终于找到了归宿。”这三年来,在团体中,他向同伴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包括生活中的琐事、不开心的事,让他有了一个可以诉说的渠道,从而减轻了心理负担,开始释怀、不再执著,开启了新的人生。如今他也从事着心理咨询的相关工作。

  融合哲学形成独特疗法

  作为两岸高校早期学术交流的参与者,张继元于2008年第一次踏上大陆土地。在北京,他从人民大学跑到清华园,还在故宫感受“刻在血脉里的历史文化”。那次交流开启了他与大陆学术界长达十年的互动。“那时我们带着台湾的经验过来,发现大陆学界对人文心理学的渴望远超想像。”

  2019年,张继元在西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舒跃育的邀请下,做出大胆决定,搬到兰州,加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陆做人文心理学的学者太少,我们需要形成团队。我想成为一个能有所作为的小团队的一部分。”张继元说。

  在西北师大的六年,是张继元将学术理想落地生根的过程。张继元和舒跃育相互配合,在西北师大构建起独特的学术体系:舒跃育侧重理论研究,张继元专注实践推广,将台湾成熟的叙事实践模式与中国哲学融合,形成本土化的疗法。如今西北师大已经成为大陆仅五所获批培养临床心理师的高校之一,获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认证。

  助力农村心理健康建设

  除了教学任务,张继元也积极投入到当地的公益事业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元发现甘肃榆中县和平镇的和平中学没有正式的心理课程,只有一位语文老师勉强兼任心理辅导员。2023年在相关团体的支持下,经过六个月的深入调研,张继元带领团队制定了一个针对学校需求的心理健康项目计划,从零开始建设心理健康中心。

  当时有一个腼腆男孩让张继元印象深刻。通过心理健康筛查,这个男孩的心理状况不是很好,比较孤僻,不太愿意跟人互动。“他会低着头,戴着帽子,在心理中心附近转悠。”张继元回忆道。然而,随着志愿者每周一的到访,通过温和而持续的辅导,使这个男孩找到了倾诉空间,慢慢感受到归属感,逐渐变得开朗,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心理健康中心也逐步完善,从最初只有四五个学生志愿者,逐渐增加到十几个,负责教授心理健康课程并组织活动。“期待这个心理健康中心未来能够成为甘肃甚至大陆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范本。”张继元说。

  在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方面,张继元也满怀期待,认为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深化合作的坚实基础。“我们的心理学植根于共同的历史,彼此之间有太多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

水浸争议 可求助律师会免费法律服务******

  图:暴雨水浸山泥倾泻,路过人车遭殃,索偿或需法律意见。

  【大公报讯】记者黄钇淼报道:黑雨接连袭港,多区产生水浸。香港律师会表示,就市面可能产生的争议纠纷,涉及财物损坏、违约及责任索偿等,有需要的公众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服务,寻求有关法律支援。

  律师会举例,大雨可能导致大厦渗水,免费法律服务可帮助因此产生纠纷的业主和租客。律师会为大众提供免费初步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名单外,同时鼓励争议各方透过调解达至“双赢”。

  律师会会长汤文龙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律师会一直热心支持公益法律服务,以维护司法公义,秉持“合法性”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两个重要的法治基石。律师会设有多项公益法律服务,包括开设“免费法律咨询专线”(8200 8002),专线律师会于3个工作天内回复。律师会也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全港约90家律师事务所参与,由义务律师无偿为公众人士提供45分钟免费初步法律咨询服务。

  鼓励经仲裁及调解解决纠纷

  汤文龙表示,律师会鼓励公众透过仲裁及调解,解决法律纠纷,为此律师会设有“仲裁员名册”及“调解员名册”。名册上的仲裁员及调解员都拥有相关实务经验,均符合律师会的严格认可要求。截至今年6月,共有31名律师仲裁员成功列入“仲裁员名册”,另有170名综合调解员及40名家事调解员列入“调解员名册”。律师会会按求助人情况,为其提名调解员,至今已处理超过240宗个案。律师会亦设有调解专线,以解答公众对调解的疑问,但非提供调解服务。就提名仲裁员及调解员,律师会皆不会收取任何行政费用。

  就社区参与,汤文龙透露,律师会多年来积极举办各类社区项目,走进社区,回馈社会。今年的“法律周”将于9月14日在天水围+WOO举行开幕礼,并即场为当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和社区讲座。在去年的“法律周”,律师会已走访了天水围、马鞍山和深水埗,为超过300名市民提供了逾7000分钟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他们涉及雇员补偿和人身伤亡赔偿等法律疑问。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