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提高应对能力 加快韧性城市建设******
近日,京津冀、粤港澳等城市群几乎同时遭大暴雨袭击,加上此前的北京7.30大暴雨、郑州7.20大暴雨等重大灾害事件,内涝、水浸、洪水、山洪等问题正暴露出城市的脆弱性。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孙永平曾表示,“由于气候不确定性的风险日益增加,对于城市气候安全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推进韧性城市建设,需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在极端天气尤其暴雨灾害频发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应当如何加强气候韧性,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是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常年面对台风、强对流天气等引发的暴风雨天气,大湾区城市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从风险预警到应急处置相对完整的应对流程,然而城市内涝还是会发生。多位专家分析,表面看这是排水问题,实际上更是城市规划的问题。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伟权分析,内地许多大城市都存在早期韧性城市规划缺失的问题。因此,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的韧性能力是现代城市建设难点。需要通过打造智慧应急系统、改造基础设施、改革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设,综合性弥补先天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高温之下的劳动保护、人文关怀等也拷问着社会保障机制。更进一步,当雨水、温度等气候资源发生变化,农、工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系统是否需要调整,都将成为气候变化下,对城市提出的新挑战。\大公报记者李紫妍
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持续下降******
图:工作人员在广州某公园灭蚊。/受访者供图
连日来,广东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呈持续下降趋势。根据4日的官方数据,作为疫情防控的核心区,佛山全市8月3日新增确诊病例216例,比前一日减少42例,各区均有下降。至此,佛山确诊病例已连续6天下降。值此防控关键时期,广东各地多措并举开展灭蚊行动,力保确诊病例下降趋势延续。
在广州黄埔区,针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市政公园、物业小区、文旅等重点领域,当地多部门联动开展联防联控。其中,组建了3个无人机巡查工作组,使用无人机搭载高清镜头,针对镇街疫情防控的重点风险区域,检查各类积水容器、废弃容器、建筑屋顶、排水沟渠、绿化带隐蔽角落等伊蚊滋生高风险点位进行图像采集与实时分析。针对建筑工地领域,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强在建工地环境卫生与文明施工的监管,严格落实全区547个在建项目等全覆盖消杀制度。
在佛山,3日起,该市再次在全市开展集中灭蚊行动,部分公园暂停开放。截至目前,佛山已组织了3万名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和灭蚊工作。在禅城区,组织了180人的“民兵突击队”,在集中、系统培训后,进入重点村社,开展“围合式”灭蚊消杀工作。